節約用水,珍愛生命之源
——六年級數學組項目式學習
前言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動態的學習方法,是以課程內容相關的真實生活項目為載體,是一種促進和提供學習經驗的教學策略或方法,也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項目化學習所培養的是孩子應對來自世界、面向未來挑戰的能力,其最為重要的精神之一是自主探索。新課標(2022年版)指出,綜合與實踐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適當采用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化學習的方式,設計情境真實、較為復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項目設計理念
《節約用水》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扇形統計圖》單元末編排的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本單元內容來源于生活,而其對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價值何在?學生是否能真正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為學習和生活所用呢?生活中還會碰到有關“統計”的哪些問題呢?
本項目式活動以地球淡水資源和我國目前淡水資源儲存情況,及為解決生活中缺水問題做了哪些措施等實際問題為驅動,為學生對有關水資源的搜集調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相關知識創設了真實具體的生活情境,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不僅學會綜合性地應用有關“統計圖”的課程知識,還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各種途徑自主獲取所需信息,再進行綜合篩選,制定出比較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項目實施計劃與流程
本項目利用“十一國慶節”一周的時間完成。項目實施前,六年級組的老師商量了細致的實施計劃,包括學生需要做哪些活動,可以怎樣操作,以何種形式呈現等都進行了細致指導。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可以根據組內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實踐方法,最終呈現出不同的項目成果。
具體實施計劃見表1:“水是生命之源數學實踐作業指導單”
項目實施
【問題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017年,世界人均可再生淡水資源為5732立方米,而我國人均可再生淡水資源僅為2029立方米。我國還有很多地區缺水,每個人都應提高節約用水的意識。本次通過“水是生命之源”為主題的項目式實踐活動,使學生樹立節水的觀念,正確對待水危機,保護水資源。
任務一:收集了解水資源分布、儲備情況。
活動具體要求:
1.通過查找資料,了解我國淡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水對人類生存和生活的重要作用等信息。
2.了解我國解決淡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的舉措,如南水北調工程等。
3.通過實地參觀污水處理廠或者邀請專業人士協助,了解本市淡水資源儲備、循環使用等方面的做法。
4.記錄并整理所獲取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者提出什么問題?
附:學生通過網上搜集或查閱資料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任務二:調查與研究,按照方案解決問題。
收集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出以下幾個集中問題:
問題1:
假設一個滴水的水龍頭1分鐘漏水2毫升,一天會浪費多少升水?一年呢?
問題2:
如果一個普通家用水龍頭全開流量每秒0.2升,1小時流出多少毫升的水?一天呢?
問題3:
學校有幾個水龍頭漏水?全國有大約有30萬所學校用自來水,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全國大約要浪費多少噸水?如果平均每噸水的價格為2.5元,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費?如果一個人一年用30噸水,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年?
問題4:
周圍還有哪些浪費水的現象?你能大致算出一年浪費多少噸水嗎?
學生在完成系列問題時,需要自己動手實驗、記錄、調查、計算等活動,根據實際數據,結合現實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最終制定合理的節水方案或策略。
附:學生設計的調查表和實驗結果單:
任務三:制定節水方案。
根據調查結果,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到節約用水,嘗試設計節水工具或設施。(可獨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作品的呈現方式包括手抄報,宣傳海報等。)
項目式學習一直強調要讓學生去解決一個真實或者虛擬真實的問題,以此來鍛煉現實生活中需要用到的解決問題的技能。任務三的設計是在學生經歷了任務一和任務二的整個調查研究過程之后的一個綜合性的應用任務。學生在制定方案時可以結合實際設計切實可行的方案,也可以進行拓展和創新設計節水工具,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精神。
附:學生制作的節約用水小妙招的手抄報和設計的節水工具:
水是生命之源,一點一滴當知珍惜。本次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活動,使“世界節水日”走進了同學們的生活。通過“了解水、使用水、節約水"的宣傳活動,讓每位同學、每個家庭都牢固樹立節水意識,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用水,節約水資源,為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做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尹雪嬌
審核:張銀中
圖片:尹雪嬌
上傳:熊川川